产品

民航局:冬季航班预计延误一小时以上将提前1

中新经纬11月11日电 据民航局网站11日消息,民航局近日发布《2025年冬季保障民航运行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冬季复杂的气象条件和运行需求,进一步加强全行业统筹管理,推动各方协调配合,确保年底年初民航安全稳定平稳运行。在冬季运行保障方面,《方案》明确了“立足安全、精准评估”、“精准施策、动态应对”、“协调联动、闭环提升效率”三大工作原则,构建涵盖风险防控、资源调度、多方协作的全链条保障体系。劳动。在保障目标方面,《方案》提出,2025年12月至2026年2月,全国航班平均准点率不低于88%,平均起飞延误时间小于8分钟。同时,《方案》对1000万人次以上机场和国内客机长期延误、机上延误、临时取消的比例设定了严格的控制标准,尚不清楚不会发生重大航班延误引发的旅客群体性事件,实现运行质量的全部进步。 《方案》提出了做好未来天气运行准备、完善能力评估、强化恶劣天气应对、完善动态航班安排、协调运行组织调度、加强信息互通、深化服务保障协调、做好分析总结工作等八个主要步骤。它重新细化相应保障路径,突出精准、协调、差异化特点。在做好换季准备方面,《方案》要求各单位要做好隐患排查,完善多场景预案,储备专用车辆、除冰液等物资。新建跑道、航站楼要制定专项冰雪防护预案,开展全场景演练。在保障能力提升方面,《方案》建立除冰效率动态评估机制,优化除雪方案,保证资源调度实时适应动态天气和航班。针对降雪、低能见度等不利天气,《方案》加强准确天气预报和科学交通管制,推动飞机、空管、机场组织开展跑道冰雪清除、飞机除冰、航班飞行等工作。出境联运,努力确保跑道开放后 10 分钟内完成首趟航班。 《方案》还对延误信息交换进行了规范,要求航班预计延误60分钟以上时,提前150分钟发送动态电报,通知旅客;深化服务保障协同,推动空地、空铁、空铁联运,缓解滞留旅客,保障旅客合法权益。此外,《方案》明确建立“调度-督导-审核”闭环机制。重大延误的审核必须在 7 天内完成。监管部门将深入一线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有效。 《方案》要求,地区民政部门、运输航空公司、机场公司、交通局等单位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依托“国家-地区-机场”三级协调机制凝聚力量。各级监管部门要加强关键环节全程监管,各单位要优化执勤力量配置,精准施策应对冬季运行挑战,通过协同环节提高保障效率,切实保障航空安全和旅客出行体验。 (中新经纬App)责任编辑:邓敏露发言时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