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进行逆周期、跨周期调整;央行给出“稳健”的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经济参考报》11月12日刊发记者项佳英撰文《逆周期跨周期调节,央行货币政策给出“稳健”基调》。文章报道,11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讨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主要思路,报告指出,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的关系、稳增长与规避风险的关系、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的关系、支持实体经济和维护银行体系自身健康、加强宏观导向的一致性、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效率、保增长、保发展、保就业等和期望。作为一份具有“风向标”重要性的报告,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始终备受市场关注。今年以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强化,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效应逐步显现。金融总量快速增长。截至9月末,社会融资存量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分别增长8.7%和8.4%,人民币贷款余额270.4万亿元。社会融资成本处于较低水平。 9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比分别下降约40和25个基点。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有力支持重点领域、重大战略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报告重申展望后续财政政策实行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保持宽松的社会融资条件。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进行逆周期、跨周期调整,持续营造适宜的金融金融环境。关注外资主要银行金融政策变化,持续加强对银行体系流动性供需和金融市场变化的分析监测。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足。引导银行稳定信贷支持,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增长与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和物价总水平相匹配。招商联盟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未来央行预计将继续释放中低利率加强期限流动性,优化流动性期限结构,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足,更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服务。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指出,题为《金融总量指标科学观》的专栏指出,当前我国贷款余额已达270万亿元,社会融资存量达437万亿元。基数变大了,未来金融总量增速自然会下降。这也与此前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上的讲话相吻合。市场专家告诉记者,金融是实体经济的镜像。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质化发展阶段,实体经济所需的货币信贷增长方式也发生变化。我们无法比较绝对值金融总量增速,或者一味追求金融总量快速增长。金融金融环境要适应实体经济增长的需求,未来更加注重盘活闲置金融资源。对于信用支持点区域,还部署了报告。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大对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继续优化用好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政策工具,加强科技金融领域数据开发利用的政策引导,加快构建与科技变革相适应的科技体系。优化完善碳减排支持工具,丰富绿色金融产品谱,研究制定高碳重点行业金融机构碳核算政策,持续推动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建设。引导普惠性小微贷款和民间贷款在经济中合理增长,研究完善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制定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发展的政策措施。
上一篇:设置陷阱,打着AI旗号高价出售。谨防AI训练“骗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