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网络文学讲述更新更好的中国故事(文化市场新

网络文学改编短剧上线,可带动原著日阅读量增长300%以上;中国网络文学在全球范围内创作和共享,海外活跃用户近2亿,催生了一批本土创作者——今天我们如何定义网络文学? 11月9日至12日,以“大时代、大视野、大文学”为主题的2025中国网络文学论坛在福建泉州举行。网络文学作家、平台代表、行业人士共同探讨网络文学的主流化、精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之路。 “十五五”建议提出“网络条件下的新大众文学艺术要繁荣”、“引导和规范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等健康发展”。与会专家认为随着大产品、精品化进程不断加快,网络文学抢占文化产业的作用更加凸显,国际影响力显着提升,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到2024年底,我国文学网络用户规模将达到5.75亿,占网民规模的51.9%,成为具有普遍性特征的文学体裁。作为新大众文学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如何从“伟大文学”的角度来理解网络文学?网络文学创作在保持独特的“网络感”的同时,追求独特的艺术品质和生动的生活品质,推动经典与现代的发展。创意生态不断优化,优质产品已成为行业共识。对此,当地作家协会及相关部门积极建立创作支撑体系。活动期间,首届海上丝绸之路网络文学周启动;福建依托“金海螺”网络文学创作扶持计划,建立覆盖“创作-成长-人才”的全周期培育机制;湖南省依托马栏山视频文化创意园建设运营“中国网络文学小镇”,开通网络作家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创作理念不断升级。网络作家“农药小队成员”认为,网络文学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只有融合、改造不同文化形态的新叙事方式,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网络文学的创作需要更加全面。”网络作家“莫书白”认为,开发成功IP的内容往往具有“独特的视觉性格”的特点,故事的构建更接近于“在场景中编写故事”。另一方面,网络文学作为“IP矩阵”,对文化产业的侵占作用更加突出。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又一主要引擎,涵盖电影、电视、动漫、游戏等。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文学改编的短剧已成为行业新趋势。 “短短剧”链接模式扩大了网络文学的用户范围,带来了行业整合的倍增效应。短剧《海内外》聚焦改革开放初期的都市生活。浏览量突破10亿,网络同类文章收藏量突破50万篇。 “超过一半的短剧改编自网络文学,这已成为表演海量网络文学IP的变革渠道。”我们红果短剧精品短剧负责人艾琴涛表示,目前的短剧每年可以消化上千部网络文学作品。在他看来,深度融合可以产生双向赋能效应。一方面,产业化为网络文章作者提供了新的成长渠道和创作动力;另一方面,也鼓励网络文章创作注重视觉思维,为后续转型打下更好的基础。 “一次更新,跨越七个时区”,这是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纪录片《网上中国》中的台词。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文化“三新”引起了国外受众的广泛共鸣,成为世界大众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的商业模式将不断变革、升级。在国外复制“起点模式”的同时,起点一号国际积极培养本土原创作者。到2024年底,国外原创作品数量将达到翻译作品数量的100倍。晋江文学城已向境外输出作品5000余部(次),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精准调查海外读者喜好,实现作品定向推广。 “‘网络文学出海’不仅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也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增长点。”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邵彦军表示,中国网络文学通过微短剧等新形式实现了更广泛的国际传播,深刻塑造了全球读者的阅读习惯。他认为,中国网络文学要想在国际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就必须保护好原有的土壤,不断向世界讲述更新更好的中国故事。 《每日人物》(11月11页)2025 年 10 月 1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