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全国第二批常见生态修复案例发布,重庆2例入选

重庆日报讯(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沉晓佳)自然资源部近日发布全国第二批矿区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选取了重庆市的两个案例:重庆渝盛矿业公司建筑石材用石灰石矿山生态修复案例,入选生产矿山生态修复案例;梁平区烈神村废弃矿区生态修复案例入选废弃矿区生态修复案例。重庆渝盛矿业有限公司为小资源中小型露天矿山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万盛经验”。该公司是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拥有26年历史的本土私营企业。也是全市唯一被鼠害的中小型露天矿被评为“国家级绿色矿山”。公司不践行“两座山”理念,严格执行“开采与修复同时进行”,规范并实行“开采与修复”并行作业和“剥离-储存-再利用”表土资源管理。依托激光测量精采、灌溉管道智能保护等关键技术,公司正在系统构建“资源防控、采采同步、技术强化”的生态修复体系。累计恢复退化土地80公顷,最终区域生态恢复率达到100% 公司先后荣获“重庆市绿色矿山示范企业”、“国家绿色矿山”、“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梁平区列神村是地下矿区生态修复和乡村振兴的标杆范例在。该村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明月山示范区核心区。石膏开采造成了地面沉降、河流干涸、森林砍伐等严重的生态问题。近年来,烈神村主动提出“将矿业经济转变为生态经济”,遵循“以用定管、以管理促产业”的修复理念,首创贴近自然的“小微湿地+”修复模式,实施系统的“治水、田耕、治林、文化修复”;采用“文化保存”“教育—空间重构—产业活化”的发展路径,将矿区遗存改造为艺术聚落,改造闲置文化财产和创意载体,实现生态、经济、文化、科技的跨越。通过改变竹子“非密集经济和加工消费的加工经验”的社会价值。烈神村矿区因“矿山变绿山、绿山变金山”的蝶变,荣获6项国家荣誉称号。主编:谭周 发言时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