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日来,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期间,我市多个区县上演了精彩的文艺演出,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图为10月17日南岸区文化艺术中心演出现场。首席记者龙帆/视觉重庆10月18日摄“艺术感动巴山蜀水谱写时代新篇章”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暨第二十届星光奖参演惠及江津、永川、沙坪坝演出群众,展现了中国民间艺术人的独特之美。当天下午3点左右,民间艺术聚会在非遗空间上演,沙坪坝区文化中心五楼的巴渝书店,全国人民文化首批非遗试点书店之一,座无虚席。中国民间艺术牡丹奖、三届明星奖获得者林琳,呈现散打“笑重庆”的故事,他用搞笑的评论勾勒出重庆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观众席上充满了笑声和掌声。快板组《小雨燕的塔拉》将北京雨燕介绍为“动物外交官”,通过一家四口千里行的经历,展现了共建“一带一路”的精彩画卷;讲故事“火与爱”倍增2022年 2016年重庆山火救援现场,以“龙娃子”为代表的摩托车英雄故事被诉说得淋漓尽致。此外,快板组《东江东江,我是延安》再看革命岁月,传承红色基因;主旋律《彩礼风暴》以搞笑的方式展现了新农村风俗变迁的新趋势。从渝北区赶来观看演出的退休教师陈启明笑着说:“在雅致的书店里,沙坪坝区文化中心负责人表示,此次演出让市民“零距离”感受民族民间艺术之美,体现了“一个民族的艺术盛会、一个民族的庆典”。台上台下,我们向这座城市的英雄致敬。当天,另一场惠民演出也在沙坪坝区文化中心隆重亮相。 永川区文化艺术中心。歌舞、相声、评书、丝弦、胡言音乐、评书、励志等南北艺术形式融为一体。乡土元素是这场惠民演出的一大亮点。具有浓郁巴渝风格的歌舞《莲花矛》拉开了舞台的序幕。永川川剧传承学校《戏曲新芽》分享 名师舞台,让乡音情怀与民族风情相得益彰级艺术杰作。相声《第十次》讲述了编剧团队的奉献与坚持;常德丝绸《走马楼小秘密》的琴弦轻轻诉说着代代相传的故事;快板组《风山》歌颂奋斗在“生命禁区”的普通劳动者;虚荣的“星辰大海”致敬默默奉献的科研人员;陕北说书人“东方红”用高亢的歌声唱出了信仰的力量。本次演出创新性地采用了“节目表演+团体致敬”的立体结构。演出不仅是展示艺术的窗口,更是向平凡致敬的舞台——表达对文化面前的老文人群体、逆火而行的消防英雄、用科技为复兴赋予力量的科学家群体的最高敬意。原创杰作讲述了围绕人的新时代的故事。江津区文化中心也有惠民节目。演出在原创舞蹈《红日舞》的欢快节奏中拉开帷幕。四川轻吟的《两匹马》以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为背景,演绎了电力工人驰援灾区的感人故事;天门说唱《传家宝》讲述了一位90岁老人教孙子节约粮食,铭记红军干粮袋的故事,传承努力的革命精神,影响深远。喜剧《公爱亲情》根据涪陵区全国孝亲爱亲模范杨德碧的真迹改编,以戏剧形式弘扬孝道……民间艺术作品,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新兴社会生活。 “这些节目既有老歌的美,带着孩子观看演出的市民张薇女士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传家宝》和《新农民》,一个讲热爱美食的老传统,一个讲科技兴农的新故事。新旧皆精彩。”重庆群众艺术馆馆长任静表示,星光奖是国家文艺最高荣誉,这一系列惠民演出让这些参赛作品深入群众,丰富了原住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人们的文化感和幸福感。新渝报·重庆日报记者李生主编:邓敏露 发言时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