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信息 山里的“天路”,山村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

10月14日,在铜梁区富国镇三星村,农民协助的直播间里出售铜梁黑鸡。记者 谢志强 摄 \ 视觉重庆10月16日,天气转凉。彭水县玉山镇平阳村村民刘凡生坐在自家院子里,打开手机,在电商平台上精心挑选外套。 “现在通讯网络更好了,网上购物很方便,你想买的东西都可以送货上门。”下单后,他满意地笑了:“放在几年前,我们根本不敢想这个!”得益于近年来我国电信普遍普及,偏远山村的居民可以像城市居民一样方便地进行网上购物。 2015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农村和边远地区,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同年12月,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正式启动。 10年来,重庆农村信息通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巴山与重庆两江之间铺设的信息“路”,打通了信息惠民的“最后一公里”,让偏远山村搭上了电信发展的快线。山区建有基站,边远山村网络已基本建成。有时,重庆的许多偏远山村通讯网络很差。 “2019年之前,村里信号很差,电话经常断线,更不用说上网了。”年近四十的刘凡生记得。余阳县天官乡山坪村56岁的村民冉茂贤感受到了我的方式。 “以前家里手机没有信号,要和在外打工的孩子通话,就得爬半山腰。”石柱县刀笔梁风景区因通讯信号缺失,成为一座“信息岛”。再加上缺电,风景如画的地区不仅游客稀少,周边居民的生活也很不舒服。通信网络差的主要原因是基站少。 2019年,中国移动重庆公司、中国铁塔重庆分公司施工队伍来到平阳村。这里地貌坚硬,山路崎岖,山顶缺水,给建设基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施工难度。施工队使用水钻慢慢去除坚硬的岩层,打出5米深的基础。同时当时,骆驼被用来将埋件所需的水从山脚驮到山顶。同年,重庆移动在平阳村新开通了10个基站。村内基站数量由7个增加到17个,实现5G网络全覆盖。 2022年,在道壁梁风景区,重庆塔万州分公司也克服了无电、无水、物资运输困难等诸多难题,历时7个月,在海拔1800多米的山脊上建成了一座通信基站。同年12月,景区及周边三星乡五斗村、六塘乡高龙村实现网络信号。 2024年,山坪村,重庆铁塔施工队用骡子和马驮着设备穿越崎岖的山路。 11月,一座通讯塔在山脊上建成山坪村6组至12组;截至12月中旬,三大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信号已覆盖该地区。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重庆信息通信产业累计投资超过12亿元,全市33个区县2000多个行政村共建设开通电信普遍服务基站(4G、5G基站)3033个,其中约1/5位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截至目前,重庆已实现“村村通5G”。 “现在,无论是家里还是村里,手机网络都畅通了!”刘凡生说道。村民们的生活开始富裕起来。互联网变得畅通了,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日,记者走进山坪村冉茂贤家,看到她一边在厨房做饭,一边视频聊天。ng 和她的孙子在城里。视频非常流畅。午饭后,他到农场管理自己种的蔬菜,并立即用手机查看农业技术知识、学习应用情况。在平阳村,刘凡生购买了一揽子手机话费,并在家里安装了光纤宽带和监控设备。现在,当他外出时,他可以用手机查看家里孩子和父母的情况。在家中,您可以随时与远方的亲朋好友进行视频通话,闲暇时用手机看新闻、购物,足不出户即可了解新事物。 “现在的生活更加丰富、更加有趣了!”网络的建设也为乡村治理注入了“数字动能”。前段时间,平阳村正筹划修建排水沟,需要征求村民的意见。曾经在《我们》上提到过村干部聊天群里,村民反应很快,当天就开工了。 “以前开会都是村里向村民通报,村干部挨家挨户通报,做得及时、勤快。”平阳村党支部书记罗阳说,现在,村里五个小组都成立了微信群,实行网格化管理、惠民规则、会议等,如果网格员在群里有话要说,大家立马知道。森林防火也较好。过去,平阳村的森林防火主要依靠人工巡林。由于森林巡逻范围大、盲点多,难以及时发现火灾隐患。现在,当地林业部门已在村里搭建了监控平台并安装了监控设备。当检测到火灾迹象时,平台会立即向手机发送信息磨练。电网运营商收到信息后可以及时赶来处理,确保森林安全。通过打通营销渠道,山村的农产品可以销往全国,网络也帮助村民打通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多年来,刘凡生一家的收入主要来自种植和销售柑橘。 2019年之前,他种植了约20公顷柑橘。每到收获季节,他都会请亲戚朋友帮忙推销橙子,或者将橙子运到50多公里外的县城出售。 “每年都有很多橙子卖不出去,就在你眼前腐烂,很痛。”通过5G网络,刘凡生顺应电商潮流,在抖音、微信等平台推广橙子销售,逐渐获得销量。 2020年,他不仅把当季的柑橘全部卖掉,而且价格也比以前更高了。尝到甜头,刘凡生试探2021年扩大种植规模,柑橘种植面积达到30公顷;到2024年,柑橘产量将增加近50%,他的收入将同比几乎翻倍。 “互联网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经常在网上发布柑橘视频,很快就有外地的企业家联系我下订单。”刘凡生笑着说:“今年柑橘产量比去年高,销量不用担心!”罗阳说,村里数十名村民加入了农产品网上销售,土产鸡蛋、水果、蔬菜、薯粉、腊肉等土特产走出大山,销往全国各地。 “村里计划引导更多村民改变销售模式,将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全过程拍成视频并在网上展示,吸引更多买家。放心购买。”罗阳说。o 对“互联网红利”感到满意。去年茶花采摘季,国外买家通过他拍摄的视频联系并下单,茶花果子很快就被卖掉了。 “山里的人对生活更有希望!”冉茂贤脸上洋溢着笑容,“今年的油茶果很快就卖完了,相信很快就会卖完。”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黄光宏总编辑:邓敏露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